聯系我們 |
秦皇島混凝土橋梁切割加固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13146659868
聯系人 : 13520881800
|
|
|
行業資訊 |
隔震加固方法技術發展
|
1.5 設置外部框架加固法。在建筑物的外圍新增設高強度、高剛度的扶垛和空間框架,并與已有建筑的主體結構連接,可保證已有建筑物的必要支撐力和延性。該法適用于中、低層建筑,前提條件是建筑物四周必須有足夠的空地用來設置外部框架。這種方法還適用于對建筑物的改、擴建工程。 2 隔震加固方法發展 隔震技術能夠減小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已被理論和國外強震記錄所證實。國內外的大量試驗和工程經驗表明:隔震一般可使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降低60%[1]左右,從而消除或有效地減輕結構和非結構的地震破壞,提高建筑物及其內部設施、人員在地震時的安全性,增強震后建筑物繼續使用的能力。隨著隔震技術在新建建筑中的應用技術不斷成熟和完善,研究人員把隔震技術用到對既有建筑的抗震修復與補強上。其思路是在充分利用已有結構的抗震能力的基礎上,在需加固結構的下部或層間部位設置隔震裝置,以隔離和吸收地震能量向加固結構傳遞,減小結構的地震反應,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隔震加固的形式分為基礎隔震加固和層間隔震加固。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開展了隔震技術的研究,縱觀世界隔震技術的發展,可以看出近年來隔震技術有如下特點:①隔震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數量越來越多。早期主要應用于核電站等重要建筑,近年來已在各種民用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②隔震建筑的結構形式日趨多樣化,已從早期主要應用于砌體結構、混凝土結構發展到鋼結構、組合結構等。③隔震設計規程日趨完善。美國、日本、新西蘭和意大利四個國家已頒布了建筑隔震設計規程。我國也在 2001 年編制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3]中增加了“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的內容,同時還編制了《疊層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規程》(GECS126:2001)。 3 隔震加固方法對比傳統抗震加固方法的優點 基于隔震的加固技術具有以下特點:①在強震作用下,隔震裝置率先進入非彈性狀態,大量吸收或隔離地震能量,使上部結構保持彈性或不進入明顯的塑性狀態,因此,隔震技術可以保證建筑物在強烈的地震作用下仍能保持很高的安全度。大量的實驗結果和實際地震記錄表明,隔震結構可以降低地震作用至傳統結構的 1/2~1/8。②隔震加固技術節省工程造價。隔震加固技術由于通過增加剛度較小的隔震層來減小地震對上部結構的作用,因此在加固工程中可以不對上部結構進行加固或者進行很小的修復補強即可。特別是當隔震加固技術和結構平移一起使用的時候,總的遷移成本為新建工程的 30%~70%,同時總的施工周期比新建工程節省 65%~70%。將結構平移和基礎隔震加固這兩種技術聯合使用非常適合復雜工程的情況,并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③隔震加固技術適用于廣泛的工程形式。隔震技術適合各種工程情況,不論是一般民用建筑還是重要性建筑或生命線工程。它不僅能保證結構本身的安全,還能保護建筑內部的設施不受破壞。同時,隔震加固技術可以用于各種結構體系,如磚石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④隔震支座安放位置有很多可選方案,可使建筑布置更為靈活,這樣就可以確保在加固時不影響結構的外觀,保持建筑物的原有風貌。這一特性可以滿足實際工程中各種不同的綜合性需要,所以隔震加固技術特別適合對歷史紀念性建筑的修復補強。表1對隔震加固方法和傳統的加固方法做了對比。 參考文獻: [1]劉浩,王寧蒼,陸.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的抗震設計[J].工業建筑. |
|
|
|
|
|
|